江蘇省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0-12-11 查看次數:2105
江蘇省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于11月28日在伟德首页官网通榆校區召開。年會由伟德首页官网社科處、伟德首页官网法政學院承辦。來自南京大學、蘇州大學、西北大學、山西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财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常州大學、南通大學、西藏民族大學、淮陰師範學院、淮陰工學院、鹽城工學院、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全省以及省外各地18所院校,以及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建湖縣人民檢察院、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檢察院、山東省棗莊市人民檢察院等單位的70餘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學術年會由開幕式、換屆選舉、專題報告和閉幕式四項議程組成。
議程一:開幕式
會議開幕式由伟德首页官网法政學院院長朱廣東教授主持。
伟德首页官网黨委書記戴斌榮教授緻歡迎詞,他對即将召開的年會表示祝賀,對莅臨現場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戴斌榮書記總結了五點内容,向與會代表們介紹了伟德首页官网建校及發展曆程、辦學特色、先進典型和工作成果等,他期待與會代表們以此次年會為契機,加強學術與交流,共同推進法律史學科研究的發展進步。
江蘇省法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院長葉金強教授通過視頻形式緻祝賀詞。在視頻的開始,他代表江蘇省法學會和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對本次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他表示法律學學科在法學學科體系中占據着重要的位置,法律人的培養離不開法律意識的熏陶。法律史的研究給法律學科和其他學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他列舉了近年來南大伟德首页官网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希望在本次大會中與各位共同推進江蘇省法律體系學科的建設。
鹽城市法學會會長丁宇在緻辭中歡迎各位專家、學者來到鹽城傳遞知識碩果。丁宇會長在緻辭中指出,鹽城法治建設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積極好的基調,他期待能以本次年會開展為契機,借鑒科學經驗,發展法學研究,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給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江蘇省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會長、蘇州大學王健伟德首页官网艾永明教授在緻辭中指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本次學術讨論會較往年更為複雜,主要要完成學會換屆任務和以“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法律史學科建設”為主題的學術讨論工作,其中重要的議題是,法律史學科的産生具有特殊的背景:是在清末法制變革中間誕生的,我們要學習傳承清末民國時期的法律史學科建設成就。
議程二:換屆選舉
開幕式結束後,與會代表合影留念,随後進行了學會換屆的議程工作。學會換屆由蘇州大學王健伟德首页官网方潇教授主持,艾永明教授代表第二屆法律史學研究會理事會作研究會工作報告及換屆籌備工作情況報告,江蘇省法學會研究處沈定成副處長宣讀《江蘇省法學會關于法律史學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候選人的批複決定》。大會選舉産生了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張仁善教授當選為第三屆江蘇省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會長。選舉李玉生、肖建新、張明新、張清、龐淩、唐華彭、董長春、缪文升等8位副會長,選舉鄒立君為研究會秘書長,選舉王紅梅等24位常務理事。随後,新任江蘇省法學會法律史學會會長張仁善教授發表題為“見證法學會成長,繼承發揚好的傳統”的講話。會議還決定,任命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教授錢大群為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蘇州大學王健伟德首页官网教授艾永明為研究會名譽會長。
議程三:專題報告
換屆選舉結束後,學術研讨會分三個單元進行專題報告發言。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由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南京師範大學伟德首页官网李玉生教授主持。四位與會代表圍繞“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法律史學科建設”進行了專題報告。
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張仁善教授發表了《民國法律史研究的多維視角》報告。在報告中,張仁善教授指出,法律史研究有兩個側重面:一是法學的法制史,二是曆史的法制史。根據吳經熊先生曾提出法律研究的“三度論”理論——即時間、空間、事實,張仁善教授認為,對近代中國法律的研究,可以增加為“五度論”,即:時間度、空間度、事實度,效應度及人物度,并對提出的“五度論”進行了詳細闡述,最後提出中國法律近代化是整體的、動态的;法治化的目标還很遙遠,需要國人不斷努力地發表見解。
江蘇師範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徐曉光教授作題為《人類學與鹽業法律史研究》的報告。徐曉光教授從人類學方法在鹽業法律史研究中的運用、考古人類學與鹽業法律史研究、曆史人類學與鹽業法律史研究和制度人類學與鹽業法律史研究四個方面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通過對制鹽工具的相關曆史資料考察,徐教授闡明了工具的用途及整個制鹽過程,從而推動實踐研究鹽業法制。
山西師範大學伟德首页官网講師常冰霞作題為《中國古代監察權的監督與制約》的報告。常冰霞老師認為:一直以來,對于中國古代監察權的研究已有諸多成果。時下,我國監察體制正在進行深度改革,尤其在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之後實踐中呈現出了某些問題。如何對監察者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向傳統監察制度尋求借鑒以完善現行制度,是學界積極謀求解決之難題。常老師呼籲需從兩方面着手:對各朝代的監察權的監督與制約應給予深入、細緻的讨論;在文本的靜态分析的同時,更應注重監察權監督與制約的實施狀況及實效分析。
南京審計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副教授李相森發表了《論近代以來中國法制史課程地位的演變》的講話。李相森教授将論文分為“清末及民初中國法制史課程的相對重要”、“1919至1938年中國法制史課程地位的下降”、“1939年之後中國法制史課程地位的相對提高”、“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法制史課程地位的逐漸提高”、“中國法制史課程地位變遷的整體趨勢及原因”五個部分研究報告。在講話中,李相森副教授指出:近代以來,國人對待傳統文化存在一種矛盾心态,既要批判封建落後的陳舊、糟粕,又要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這種心态之下,對待傳統法制的态度就容易有兩面性,結果導緻對中國法制史課程極端的、分裂的、矛盾的觀點和認知。他認為,中國法制史的課程地位在根本上還是取決于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是否能夠經由自己的努力真正有助于法學學習者素養得到提升,能否通過對傳統法制的精研深思為中國的法治現代化提供實質的指引和有意義的資源。
四位代表發言後,江蘇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張先昌教授、蘇州大學王健伟德首页官网陸益民老師、鹽城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王紅梅教授對四位發言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議。
張先昌教授對常冰霞老師的論文進行了評議,他指出:論文研究中國曆代監察權的監督和制約是不是受到當下監察權力的膨脹,由此來引出古代是怎麼來對監察權進行監督的這樣的一種貼合。同樣,張教授也指出這樣的選題是不多見的,常老師的論文從四個方面談到了對監督的理解,但要區分監督和制約,她所述的關于行政系統對監察系統的監督是具有争論的。
陸益民老師就張仁善教授的報告發表了自己的一些見解。陸益民老師表示,法律史研究關注比較多的是有關制度的研究,而對法律實施後的效益的研究可能關注還不夠,張教授能夠單獨将這個研究出來非常不容易,在論文中也運用了大量民國時期的資料,學術功底可見一斑。
王紅梅教授對江蘇師範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徐曉光教授的題為《人類學與鹽業法律史研究》的報告作了評議。王紅梅教授認為徐曉光教授的論文報告向在場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新的、關于“人類學”的視角,能夠将鹽業這筆賬算清實屬不易。王紅梅教授多年來對經濟史鹽法也有一定的研究,她對江蘇這個産鹽大省也作了詳細的介紹,讓在場學者對于江蘇這個省份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第二單元
研讨第二單元由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鄒立君副教授主持。
首先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張欣老師對清末立法、法學教育、代表人物及作品進行了一個系統的介紹。在清末立法中,她認為科舉制的廢除在“四部之學”向“七科之學”的轉變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清末通過立法确定了中國法律史學科相關課程成為大學必修課程。同時,她例證了闡述清末法學教育。她對梁啟超、孫榮和沈家本先生著作也進行了介紹。此外,她提出,對中國法律史學科産生的時代背景、代表人物的治學情況、清末中國法律史學科的基本特征以及對當代法律史學科的啟示還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
安徽師範大學伟德首页官网講師厲廣雷發表《‘明刑’何以‘弼教’——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一》的講話。通過對唐律史料的例證,他認為中國古代法律的功能主要在于對民衆實施教化。他明确了明刑弼教的含義并從國家、社會和家族三個層面重點闡述了“明刑弼教”在唐律中的實現方式。最後,他得出“明刑弼教是明刑弼教是唐律教化主旨和總綱”的結論。
蘇州大學王建伟德首页官网碩士研究生宋理健進行了《論陳顧遠對先秦國際法研究之價值及啟示——以〈中國國際法溯源〉為例》的報告;她注意到法律史學者多仍拘泥于法制即刑罰的狹義法制史概念,僅考察律令獄訟方面的問題。而研讀了陳顧遠先生的《中國國際法溯源》後,她體悟到其研究路徑之合理性與研究内容之全面性,充分肯定了陳顧遠先生在先秦國際法領域之獨特造詣。她認為現代國際法理論固然成熟,但強行将其與先秦時期的國際法史相融合會導緻“水土不服”。采取如陳顧遠一般的置身于先秦時期的曆史現實的方法,才能不拘于周天子與諸侯國形式上的差異,而探尋出先秦時期的國際法本質。中國法律史的研究也隻有進入曆史場景,從曆史的事實、語言環境出發讨論曆史問題,才能得出更真實、更合理的結論。
南京财經大學伟德首页官网講師徐進以國民政府行政法院判決為中心進行論述。首先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自由法運動、“司法黨化”等司法理念流行一時、國民黨政府欲使行政權有所擴張的背景下,指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法院法官在審判實踐中的路徑選擇,接着分析其選擇原因,他認為與各種司法理念在認同度上的差異、民國時期法律方法規則的建構以及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體制中的部分積極因素相關;最後分析了研究民國時期行政審判法律解釋的路徑選擇的現實意義,伴随着判決的積累,法律解釋的路徑選擇亦逐漸固定下來。不僅能夠提升司法審判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更是在審判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法官法”,與制定法起到了互補的作用。作為曆史資料留到今天,不僅已成為近代中國司法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曆史研究的價值,同樣也對我國當前進一步提升行政審判的科學性與裁判文書的說理性具有借鑒意義。
蘇州大學王建伟德首页官网碩士研究生董曉恺發表題為《〈法學盛衰說〉的法律史學科意義》的講話,通過對沈家本先生的《法律盛衰說》的深入研究,他指出了《法律盛衰說》中受個人之局限的不足乃至誤識,但他認為我們決不能貶低《法學盛衰說》的思想價值,更不能忽視其在傳統律學向中國法律史學科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接着,他分析了書中作為知識分類的學科的三條主要标準:明确研究對象、明确研究宗旨、明确研究方法并對此三條進行詳細闡述。對于研究宗旨,他指出,對過去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與法律學術進行梳理、還原、分析,不僅是為了滿足人類作為知性生物對自身曆史的探求欲,還是為了給當下的法治建設提供參考、借鑒的依循。
西北大學伟德首页官网講師丁天立發表《清末民初‘憲政’運動中議會式立法機關的思想源起與本土化運作》的報告。通過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國會請願運動史實的研究,他從議會制度的立法模式源起與引進、新式立法制度的初步發展和實踐、探索階段議會式立法模式的評價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他分析了《臨時約法》的利與弊,議會僅僅是在“憲法”上擁有過于大的權力是無法處理好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國家權力之間的制衡關系的,臨時參議院作為特殊時期的立法機構,具有特殊的立法背景和政局考量,雖然在政治體制上開創了國家治理方式由專制轉向民主立憲的局面,但是作為立法機構它始終不能擺脫人為設計的工具色彩。在立法活動方面也缺乏獨立的意識,草率的産生,到最終被暴力強制解散,它嚴重影響了其立法功能的發揮。
在專家學者們發表完講話後,由南京審計大學伟德首页官网肖建新教授、江蘇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唐華彭副教授、淮陰師範學院法律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陳上海老師三位老師對本單元學者彙報的内容進行評議。
唐華彭副教授指出,學者張欣的報告非常貼切此次大會的主題,分析了中國法律史學科的産生和形成。但仍有欠缺,在文章體量、标題拟定、和對學科産生的概念界定方面有待提升。
厲廣雷老師對唐律教化功能進行研究來說明“明刑何以弼教”,肖建新教授認為此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認為在今日法治社會,我們已擁有很嚴格的法律體系,刑法的約束力夠,但卻尚未徹底解決很多社會問題,因此對當代教化功能和教育的研究就頗為重要。另外,文章仍有不足,文章使用唐律進行論證,結構上,有些論證有待商榷,其中對于明刑弼教的社會層面的分層還須進一步考慮。
陳上海老師對學者宋理健的報告進行評議,他認為宋理健學者從國際法視角看中國的曆史,重點論證了陳顧遠先生思想的堅定性、内容的合理性,特别是對持古論今進行了正面的闡釋,同時他指出我們要以今天的視角看中國法律史的問題與古代的局限進行對比,我們的視野應當更加開闊不應僅僅局限于論述春秋戰國的事實,而應開闊視角,比如對對外交往和外國人地位進行研究,研究方法的開闊對研究方法内容也會有更進一步的啟發。對于學者徐進的報告,陳上海教授指出,報告重點闡述了民國時期法官在行政審判時面臨的三種選擇,思路清晰結構正确,詳細論證了司法黨化的影響。但文章中有一個小矛盾有待明确,并提出了一個建議:文章能否從張仁善教授提出的人物度視角對自己如何看待司法黨化進行充實。
肖建新教授也對董曉凱和丁天立學者的報告進行了評議。在評議報告前,肖教授對一直以來支持法律史學研究會的各位學者和與會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謝。對于選題問題,教授指出要慎重考慮選題的視野和視角,本次兩位學者報告的共同點便是從小切口選題,繼而從小切口進入大視野。董曉凱學者的報告中涉及法律史學科建設的相關内容,肖建新教授對法律史學科建設表示高度的贊成,其次,要向推進法律史學科建設就要考慮到近代史法學與現代法學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讨,要探讨如何發揮法治史在法學中的定位,在選題視野與視角問題上,肖教授補充強調并提出一個問題:由小切口進入大視野“放出去”後如何“收回來”,需要學者們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
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由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伟德首页官网法政學院兼職教授征漢年主持。
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李銀笙副教授作了題為《鐘情于“三”的法律叙事偏好及其法治風險》的發言。李銀笙副教授将論文分為“三統一法律叙事偏好問題”、“三統一的天理化風險”、“天理思維的強權化風險”、“天理思維的法律風險”、“三統一不如一準乎法”四個闆塊進行分析。他通過研究得出:三統一的法律叙事偏好,并非理性思辨的結果,而是習而不察、習以為常的情感寄托。這種習以為常的偏好,無助于當下的法治建設,也不利于法律思維的培養,反而為實質主義法治觀提供了本土資源 “法外索平,則無平”,公平正義的期待,應當認真思考馬克思的告誡:法官除了法律,沒有别的上司。沒有“一準乎法”的精神追求,僅鐘情于“三”的法律文化偏好,不應視為法治建設的資源,更像是法治生成的短闆。
南京财經大學伟德首页官网講師謝舒晔發表了題為《中國古代環境法制平議》的報告。謝舒晔老師從“天人合一”:中國古代環境法制的主要指導思想、以農為本:中國古代環境法制的主要内容、政治人為:中國古代破壞環境和環境法制的根本原因,這三個闆塊研究古代環境法。他通過研究發現,在極權體制下,統治者的種種政治行為,既不受儒家之禮所限制,更不為國家之法所約束,盡管統治者有時為了自我粉飾,也經常引“禮”、“義”、“孝”對自己的失當行為自我譴責,但很難從根本上杜絕,所以使得這一時期本就具有局限性的環境保護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徹底的、完整意義上的貫徹執行,從而産生了許多不良的生态後果。
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博士研究生李敏作了《道德經濟規範與權力化空間——基于晚清兖州教案的考察》的報告。李敏博士主要對“清代地方社會中的道德經濟模式”、“兖州教案中的道德經濟規範”以及“道德經濟、權力和空間”進行了介紹分析。她認為,在這起典型而複雜的購房置産類教案中,集中呈現了“親鄰先買”“家長管理”“房産回贖”三種房産交易規範。在這其中,地方社會中用以抵抗外來異質文化,維持地方傳統空間秩序的規範性力量是值得注意的。
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博士研究生張亦斌發表了題為《清代防疫法考》的論文報告。張亦斌博士從“清代醫療行政”、“清代瘟疫應對效果與成因”、“清代傳統時期防疫法規與内在邏輯”、“清末防疫法規演變”四個方面報告研究成果。他認為,法律史研究的意義,絕不是傲然的站在當今,居高臨下的對過往曆史上的法律現象與法律事件進行簡單的評判,而是要立足于曆史的語境,摸清曆史發展的規律,從中獲得經驗與啟示。
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博士研究生奚海林作了題為《論清末張謇國會思想的演變》的報告。“變法”語境下的議會想象、“立憲”語境下的有限國會、國民程度論與張謇的立憲實踐、速開國會觀念的形成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謇國會思想的三個階段,體現了近代立憲人對立憲問題的思考經曆了從外在輸入型向内在自省型的轉變。從這種轉變中,奚海林博士認為以張謇為代表的立憲人士對西方代議制度及立憲政體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思考立憲何以本土化的過程。
伟德首页官网法政學院本科生劉文靜同學發表了《中國曆史上的德治與法治關系及其現代啟示》的發言。她從“德治:思想建設和精神文明”、“法治:政治建設和政治文明”、“中國曆史上德治與法治關系”、“現代啟示——以朱镕基總理的會議講話為例”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彙報。劉文靜認為,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我們要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建設國家。此外,在這段漫長的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啟發,因此我們有必要批判地繼承德治和法治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南京工業大學伟德首页官网陸娓副教授點評了謝舒晔老師的報告。陸娓副教授認為這篇論文的題目很應景,今年發生的疫情在全球都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她認為疫情是一個照妖鏡,它不僅照出了我們在社會上的問題,同時也照出了我們法律,特别是在突發疫情法律和生态環境法律方面的缺失。不僅僅講話中提到的垃圾分類方面,對于現在的生态環境法律方面,也應當從一個傳統的視角有更多的啟示和意義。
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高峰對伟德首页官网法政學院本科生劉文靜發表的發言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肯定了劉文靜同學對中國曆史上的德治與法治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對于現代社會的啟示。同時,他還指出法治一般來講是西方意志的産物,對于研究中國法治需要有一定的界定。
南通大學法律系講師靳匡宇對奚海林博士題為《論清末張謇國會思想的演變》的報告進行了評議。他對奚博士的講話進行贊賞,認為引用資料詳實,例證清晰,讓我們意識到到清末張謇國會思想存在極大益處。
議程四:閉幕式
會議閉幕式由伟德首页官网法政學院副教授韓業斌主持。江蘇省法律史學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伟德首页官网張仁善教授宣讀優秀論文表彰決定,并進行頒獎儀式,我校2018級本科生劉文靜榮獲優秀論文二等獎,充分體現出伟德首页官网法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及老師的負責認真專業嚴謹的職業素養。
随後,蘇州大學王健伟德首页官网方潇教授進行了會議總結,他認為本次會議的主題研讨以純粹的學術研究為目的,主題明确,議題集中,與會學者圍繞史料、史實、方法論等問題發表見解,持論有據、觀點謹嚴、讨論熱烈,參會的專家、學者、老師、同學分别從不同視角發表真知灼見,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論價值和時代意義的觀點和建議。研讨會将進一步促進清末民國時期法律史學科建設相關問題研究,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最後,張仁善教授緻閉幕詞,他向與會學者以及其他學界同仁長期以來對法律史學科研究的支持與幫助表示誠摯感謝,并表達了對不同院校、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不斷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同推進中國古代法律史學科建設的美好期待。
至此,江蘇省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圓滿落下帷幕。